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章 盛希康的对象(1 / 4)

加入书签

全都收拾完,盛希平夫妻各自抱着孩子出了门,张淑珍领着盛新华盛新宇一路跟到车站。

“妈,我得先去把青岚母女安顿好了,然后去南方一趟,新华新宇暂时就麻烦妈照看着了。

等我爸回来,你跟他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提前办了退休?

要是行的话,就早点儿退下来,也一起搬去松江河得了。”临上车前,盛希平不太放心的对母亲说。

“行,回头你爸下山了,我问问他。

你要出门,妈不拦着,但是千万要小心,遇见啥事儿别强出头。”

张淑珍不放心儿子,少不得叮嘱几句。

盛希平又交代俩儿子,一定要听奶奶和爷爷的话,不许淘气惹祸,等着秋天了,就去松江河上学。

盛新华和盛新宇都乖乖答应了,盛新华还说,让爸爸妈妈一定照顾好俩妹妹。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俩男孩已经喜欢上了妹妹,多少有些舍不得。

不过,男孩子心大,凡事不往心里搁。

再加上周青岚这几年来来回回的,孩子们也都适应了,不觉得怎么样,所以谁都没哭。

到发车时间了,摩托卡司机按了按喇叭,盛希平只能上车。

张淑珍和俩孩子,朝着车上挥挥手,看着摩托卡一路远去。

松江河这头,周明远特地安排了人和车等着,摩托卡一到,众人上去把东西搬到汽车上。

连人一起拉到盛希平家,又帮着搬进屋里,这才告辞。

盛希平本想留众人吃饭,人家婉拒了,没办法,盛希平拿出两条烟来,给大家伙儿分一分,算是感谢。

李大娘见了周青岚母女,格外高兴,尤其是见到俩小娃长的这么可爱,更是稀罕的不撒手了。

“饭菜都在锅里了,时候不早,咱先吃饭。

希平啊,你不是说搬家了要请一请左邻右舍这些邻居么?

早上我去买菜了,等会儿你看看还缺啥再去买点儿。

下午咱做两桌菜,把邻居都请过来见见面儿,算那么回事儿。”

李大娘跟盛希平两口子相处的非常好,真心实意的替盛希平打算,她能做的,都尽量去做。

“哎,哎,大娘,让你受累了。”盛希平昨天就是顺口一提,没想到老太太真往心里去了。

“咳,这算啥啊?我不来你这儿,搁家不也是得吃喝么?

你看我现在,吃得饱住得好,身边儿还有这么可心的俩小娃,日子不知道多美呢。”李大娘闻言就笑了。

这一上午连装车带搬家没少折腾,时候也确实不早了。于是李大娘收拾上来饭菜,赶紧吃一口。

下午,盛希平又去买了些鱼、肉、烧鸡、肘子啥的,准备晚上请客。

周青岚趁着俩孩子睡觉的工夫,去了趟松林高中,办理了相关手续。

松林高中新成立,任课的教师不够用,有的老师一个人带四五个班级,根本排不开。

要不是周青岚情况特殊,去年她毕业之后,就应该去报到上班。

过年的时候,周明远特地请了松林高中的几位领导吃饭,所以这事儿好办。

学校暂时安排周青岚教高一的两個班生物,课少,不像主科那样压力大。

周青岚毕竟还要照顾俩孩子嘛,不能一上来就给她主科或者班主任,还是得慢慢适应。

周青岚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急忙赶回家。

李大娘已经在准备晚上的饭菜了,俩人一起动手,做出来八菜一汤。

傍晚,盛希平请了周明远夫妻、赵广宁还有局里几位领导,连同左邻右舍、房前屋后的邻居,凑一起热闹热闹,算作是暖房。

松江河这边一切都安顿妥当后,盛希平背上行囊出发,打算去南方闯荡一番。

这次出门,盛希平带了不少钱,还把那年跟父亲、弟弟一起挖的六品叶,带上了一棵稍小点的。

毕竟是重活一回的人了,盛希平没那么天真。

前世那些名人之所以能成功,不仅仅是人家站在了风口上,其背后的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在眼下这个年代,就算眼光再独到,能力再出众,没有实力雄厚的背景,也办不成事。

不说别的,光是一个运输指标,就能难死一大票的人。

跟那些人相比,盛希平这点儿能耐,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在东北这头还好说,有陈瑞卿在,大部分问题他就能解决了,但是出了东北,一切还得看盛希平自己。

盛希平有啥啊?手里那二十来万搁松江河看起来是很多,一大笔巨款了,可真要是走出来,那些钱也不一定够干啥。

况且,那是他全部的家当了,也不能都拿出来打通关节用啊?自家还要过日子的。

所以,盛希平想到了那些参,这东西,有时候可比钱好用多了。

毕竟,上百年的老山参,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东西。

去年秋天,北岗公社出土一苗一百五十年参龄的老山参,重五两七钱,最后被送往了首都大会堂吉林厅,被视为国宝。

盛希平带的这苗参,出土的时候大概四两七八钱,也算是不小了,以如今的行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